雅昌艺术网 |艺术家网首页 | 论坛 | 博客 | 艺搜
 
 陈碧信
 http://chenbixin.artron.net/
 
  搜索:
 
摄影与市场
 
作者:陈碧信(中国摄影家),阎雷(法国摄影家),宋刚明(画册编辑)  发布时间: 2015-09-16 10:48:56
 
 

   陈碧信(中国摄影家),阎雷(法国摄影家),宋刚明(画册编辑)


  宋:你是哪一年开始拍摄的,因为什么原因?


  陈:应该是1990年。因为我原来在单位是宣传科长,一开始是写材料的。由于我们单位先进个人等需要为人拍照,也要我来拍。我用工会的一百多元的相机拍,大家都说拍得不错,于是我继续拍,拍着拍着就获奖了。获奖后鸟枪换炮,买几百上千的相机,就慢慢放不下了。


  宋:最后就把文字放下了。


  陈:后来摄影就变成主业了。这有个过程:获奖太多了。单位领导同事都“红眼病”了,因为奖金太多,他们有很多看法,我感觉呆不下去了。98年我决定辞职出来,广东省旅游局立刻把我要去了,在那里干了11个月。


  宋:旅游局很不错啊,和你的专业结合的很好啊。


  陈:是不错。在那里11个月我的观念转变很大。以前拍照是为了追求艺术和获奖,但我没想到领导让我拍旅游景点,回来后我的片子经过电脑处理,,印刷成画册挂历,几十万的赚回来。我受到深刻的震动:照片原来不仅是艺术品,还可以可以转化为商品。这样我的意识就转变了。有一次有个旅游景点请我去拍,我请了3天假,在旅游点拍摄,也和道士同吃同住了3天,回去后我自己设计,到印刷厂跟色印刷,赚了四万元。这是我挖的第一桶金。我明白了怎样进入市场来操作,后来就单枪匹马去干了。


  宋:你一开始顺利吗?


  陈:我感觉凭我的实力,完全能养活自己。当时出来,我什么题材都拍,什么活都接,累死了!我感觉不能这样,社会是有分工的,钱是让大家一起赚的。后来我就选择了自己的强项:拍城市风光。凭我的眼光拍下城市里有用的照片,有商业价值的,很多人买我的。另外我有了名气后,他们请我去拍城市的各种题材,卖点越来越高,找我买片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了。


  宋:你用什么相机?


  陈:当时用的主要是诺宝6X12全景机,玛米亚M7,RB67等。现在时代发展了,主打的数码机换上了佳能5DM3。


  宋:你主要在哪个图片社卖照片?


  陈:我卖照片的途径主要有两条:一是客户直接找我;二是图片社代售。国内的图片公司主要有全景,美景等,海外的也有几家。


  宋:怎么联系上的,是你主动找他们还是他们找你?


  陈:他们主动找我的。有了名气就有人来找了。


  宋:你拍了这么多年,用拍画册,城市景观养活自己,一路走来,一定感慨良多。


  陈:每个人走的路是不一样的。我现在拍城市风光养活自己,在中国很少。在广州很多人很羡慕我自由摄影师这个职业,也想偿试走这条路,但没几年就干不下去了。省影协的领导就劝告说:你们不能跟陈比,他能够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,这个靠积累。一个是经验的积累,一个是知名度的积累,还有一个是图片量的积累。没有一定的知名度,人家不会找你,不知道你片子的质量如何。


  宋:这个切入点很难把握。不能你认为好,得人家认为好。


  陈:对,我也是从经验教训积累才知道,有些我认为很好能获奖的,卖不出去。有些很平常的照片,卖点相当高。我都很吃惊。这个经验得慢慢积累。


    宋:你这很不容易。


  陈:我在拍城市风光养活自己的同时,还能拍自己喜欢的专题。辟如拍色达就完全出于自己的追求和爱好。


  宋:中文名字怎么写?


  阎:阎王的阎,雷达的雷。


  陈:不光阎王,还雷人哪。凤凰台评选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名外国人,你也评上了。


  宋:阎雷先生是哪一年开始摄影的?


  阎:1980年。


  宋:原来是学这个吗?


  阎:不是,学国际贸易。


  宋:那怎么会搞到摄影上来呢?


  阎:很自由。


  宋:靠摄影为生不容易哦。


  阎:我喜欢旅游。80年代外国杂志都有钱,现在不行了。现在图片公司,变化太快了。


  宋: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更大一点。


  阎:对,现在很着急。下边应该怎么样?我喜欢拍电影。


  宋:网络化以后的生活,对摄影好处多还是坏处多?


  阎:世界变化很快。


  宋:但我感觉粗鄙化了,不那么精致了。过去做一个摄影师,追求精致精细,现在不那样了。


  阎:我一直在想,做梦,下边应该怎么样。现在法国的杂志没钱了,是5年以前的1/4。现在不明白,怎么吃饭。


  宋:就是这个问题。比如给他编这个画册,要是按照国际上的编法,在中国市场比较小,必须要照顾到中国的市场,她的受众,要世俗一些,适合大众欣赏。但那样,心里都知道,并没有那么好,但为了生活,就只能这样。


  阎:我也在着急,考虑,怎么办,一直在想这个问题。下边应该怎么做,怎么拍,怎么赚钱?


  宋:你和阎雷什么时候认识的?


  陈:前几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召集国内的、国外的摄影家拍专题我们就认识了。他最早是帮我们12个摄影家选择专题。


  阎:16个。


  陈:哦,16个摄影家,从那时候我们认识的。


  阎:很成功,和全世界签了很多有意思的合作出版。这次大概会有10个版本。


  陈:我94年去拍元阳梯田的时候,就听说有个法国青年在也那里拍,那时我就知道他的名字。但一直到2000年在国家地理合作拍专题才见面。


  宋:你是哪一年到的中国?


  阎:82年到的台湾,然后85年元月份到北京。


  宋:台湾和大陆比较,你有何感受?


  阎:我不喜欢台湾。


  宋:不喜欢台湾?这很少见。一般人都喜欢台湾,只不过大陆可拍的题材更多一些。


  阎:台湾整天下雨。


  宋:在中国,生活习惯吗?


  阎:有的习惯,有的不习惯。我不喝茶叶,也不爱喝葡萄酒。我也不喜欢开车,太危险。


  宋:很多摄影师最早会选择黑白。你为什么喜欢彩色?


  阎:我对黑白的不感兴趣。我没拍过黑白。


  宋:我们过去穷,只有黑白的拍。欣赏习惯了,现在反而喜欢黑白。那么你喜欢彩色,不喜欢黑白,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吗?


  阎:彩色摄影复杂的多。


  宋:元素多,不容易控制。你对陈先生的照片怎么看?


  阎:色达题材的前景挺好的,我一看就知道在国外会成功。


  陈:谢谢。


  宋:那里海拔很高,很难去拍。到了2003年,外国人就不让进去拍了。


  陈:当初是相机不让带进去,身份证也要押着。刚开始两层岗哨,后来是一个,再后来有岗哨没人,最后是连岗哨的房子都没有了。


  宋:中国人的摄影观和欧洲的有很大差别,你怎么看中国当下的摄影?


  阎:我觉得很可惜,很少摄影家拍当下的中国,开放的记录。中国变化特别快,每一天都有变化。


  宋:我看过你给他选的色达的照片,你的选择会和中国摄影家的选择很不一样。那么你认为,法、中摄影家,在选择眼光上的差别,主要在哪里?


  阎:不仅是法国,全世界的摄影家和中国的摄影家都不一样。


  宋:这是陈先生的画册初稿,你帮忙看一下。


  阎:色达?这个拼写不对。


  宋:这是汉语的拼音,或者你帮忙写一个正确的。


  阎:不知道怎么写。


  宋:因为陈先生景观拍得好,适合中国人欣赏。但严格说,我更喜欢你选择的那些照片。我也喜欢拍现代生活,我常想,中外摄影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?


  嗯,就想听听你的意见。刚编了一个初稿,文字还没有上去。


  陈:我的风景前期拍得太多了,后来才想要多拍点人。在这方面你们两个是一致的。


  阎:这张好。


  陈:这张我想换掉。


  宋:你指的是另一张侧面的。我倒很喜欢这张,眼神很坚定,我比了又比,那张也可以。这张望着你,很坚定的走,有一种信仰的感觉。那一张也很好。


  阎:这一张不行。


  宋:因为涉及到色达的方方面面,有整体有细节,这两张局部特写,如鸟蛋,并不容易拍到,很有情趣。


  陈:我想,自然环境什么的,也需要交待。


  宋:是的,没来过的人会问,这里生活中有些什么东西呀,这样的细节。


  陈:这张是煮酥油茶,一大锅。


  宋:这张气氛好。景观多了点儿。多征求意见,有好处。老陈你拍色达,是哪一年开始的?


  陈:2005年初。


  宋:去了多少次?


  陈:10年了,共12次。


  宋:我去了两次,都快晕了。高原反应好厉害。


  陈:4000M海拔是很大的考验,十年来我都挺过来了!我有些朋友高原反应也很厉害,到了以后,第二天就打车返程了。


  宋:你是因为什么起念去拍摄的?


  陈:早在2001年前看了一张人家拍的色达,很震撼。后来我很想去。那条路一直不通。


  宋:哦,你说的“一张照片”就是指被震撼了?


  陈:对。2005年那条路修好后,我就每年都上去。每次拍4-5天。每次回来认真总结,下次拍的更多更好。这样每年不仅有图片的积累,还有精神上的升华,纪录了色达的变迁。现在的色达面貌改变太大了。


  宋:那可不好。


  陈:原来的男,女经堂都拆掉重建了。以前漫山遍野,密密麻麻的房顶,都是黄褐色泥土铺盖的。现在换成铁皮的,一片红色的。以前山上都是石子泥巴路,现在都铺上了水泥,两旁还装上不锈钢栏杆。这张你找出来的,我自己就没发现。


  宋:太震撼了。


  陈:你真有眼光,在我这里就埋没了。现在挑出来,我很喜欢。


  宋:阎比较喜欢有力的照片。这本画册是关于信仰的问题。


  阎:这张是新拍的吗?


  陈:原来拍的,这张我也很喜欢,胶片拍的,扫描的。


  阎:在顺序上编辑有点儿复杂了。


  宋:编辑照顾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,所以景观比较多。


  陈:你设计的画册,我们很多中国人看不到。


  宋:法国的摄影品质很高,和美国的相比,美国摄影比较强烈,法国的比较优雅。陈先生,你是一开始就想拍一本画册,还是拍着拍着才有了这个念头?


  陈:我从2005年开始拍,越拍越多,我就作为一个专题来追求了。我与别人有点不同的是,多数人是猎奇的(其实当初我也是猎奇的),我却每年都去,每次都在山上住4-5天,而且多数住在喇嘛的小木房里,同吃同住,我坚持了十年。由于封闭和禁固的原因,我一直也没想到怎么用,什么时候才能用?反正纪录下来总会有用的。


  陈:有几张我很喜欢的,这次画册没选上。


  宋:你指的下雪的,还是人的?你可以选出来,如真好可加进去。


  陈:就是这几张,还有一张,是个大雪景的,长条,用6X12反转片扫描的,150兆,素质相当高。当时下着鹅毛大雪,积雪到膝盖那么深,覆盖着五彩的经幡,背景是密密麻麻,隐隐约约在雪雾中的小木屋,刚拍完后经幡就轰然倒塌了。我感觉这张表现了在高海拔的艰苦环境中喇嘛的生活状况,很感人!希望能选进去。


  宋:我倒觉得这张平常,只是很宽而己,那么多像素,在画册上也看不出来。你可能被当时的拍摄艰难迷惑了,看照片的人可不管这些。


  宋:阎先生,你认为摄影最重要的是什么?


  阎:最重要的,传奇故事吧。艺术照片没有什么内容。


  宋:就是,颗粒没那么重要,还是要讲故事,讲人生。


  阎:我喜欢有一个好的故事,内容。


  宋:西方主流的摄影师是以讲故事为主,中国的主流是拍景观。老陈,你拍了这么多年,你认为最震撼的专题是哪个?


  陈:除了广州,还是色达。我有意识拍专题的,就是色达。原来没有意识,后来越拍越投入,越感兴趣。旁人老是劝我,去一两次就够了,去那么多次干什么?那个地方那么危险那么艰苦,没有必要去那么多。但我一拍就上瘾了,入迷了。我准备一路拍下去,只要我还走得动,我就一路拍下去。


  宋:你对准备进入图片市场的新手有什么建议?


  陈:第一,要练好基本功。拍城市,拍建筑,角度和光影很重要。城市的变迁是永恒的主题,一定要做到常拍常新。第二,掌握图片市场的需求。第三,作好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,在读图时代可能迎来灿烂的生机,也可能销路不畅令你一愁莫展。第四,同行之间多交流,多向老手学习。

 
(新闻来源:艺术家提供)